nfs安装记录

烂柯 发布于 2023-06-30 93 次阅读


一、安装NFS

yum install -y nfs-utils
#rpcbind属于nfs-utils依赖,会自动添加

rpcbind:监听端口111/TCP, 111/UDP,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指定每个NFS功能所对应的端口号,并且汇报给客户端,让客户端可以连结到正确的端口上去。

nfs-utils:NFS的主程序,监听端口2049/TCP, 2049/UDP,包括提供NFS服务所需要的rpc.nfsd和rpc.mountd两个守护进程和其他相关配置文件。

二、服务端启动及配置

1、启动设置

#添加nfs rpcbind开机启动,并运行
systemctl enable nfs rpcbind --now
#查看nfs共享目录
showmount -d localhost
#showmount -d 192.168.62.147

2、设置防火墙

如果打开了防火墙需要开放以下服务

#添加服务端口
firewall-cmd --zone=public --add-service={rpc-bind,mountd,nfs} --permanent
#移除服务端口
#firewall-cmd --zone=public --remove-service={rpc-bind,mountd,nfs} --permanent
#刷新防火墙
firewall-cmd --reload

3、设置共享目录

#创建共享目录
mkdir /share-k8s
#设置共享目录
vi /etc/exports
#设置如下
/share-k8s 192.168.62.0/24(rw,async,no_root_squash)

#重启nfs使配置生效
systemctl restart nfs

/share-k8s: 共享的目录

192.168.62.0/24: 客户端IP白名单范围,* 代表所有

部分权限参数如下:

ro: 只读权限

rw: 读写权限

no_root_squash: 访问共享目录的用户如果是root的话,它对该共享目录具有root权限

root_squash: 访问共享目录的用户是root,则它的权限将变成匿名用户

all_squash: 不管访问共享目录的用户是什么身份,它的权限都将变成匿名用户

sync: 将数据同步写入内存缓冲区与磁盘中

async:将数据先保存在内存缓冲区中,必要时才写入磁盘

wdelay:检查是否有相关的写操作,如果有则将这些写操作一起执行(默认设置,与sync配合使用)

no_wdelay:若有写操作则立即执行(与sync配合使用)

三、客户端使用

1、Linux挂载服务端共享目录

#a、查看服务端共享目录
showmount -d 192.168.62.147
#b、添加挂载目录
mkdir /data
#c、挂载
mount -t nfs 192.168.62.147:/share-k8s /data
#卸载
umount /data

#d、查看挂载 mount
mount -t nfs4
#e、添加自动挂载
vi /etc/fstab
#添加如下挂载信息
192.168.62.147:/share-k8s /data nfs defaults 0 0

#f、挂载测试,没有任何信息表示正常
mount -a

2、Windows挂载服务端共享目录

控制面板–>添加程序和功能–>添加NFS组件->磁盘输入\\192.168.62.147\share-k8s进行访问

烂柯

最后更新于 2023-07-01